查看原文
其他

头秃,数字鸿沟又有新发展,我们重新讲一下!|新传理论update01

Kyh&Kelly 胡师姐新传考研 2023-06-25


◎ 加入胡师姐新传考研22级QQ群:413227846,进群可领取福利和获得免费答疑。◎ 小编 | 可可    ◎ 责编 | Aishah
 

什么是数字鸿沟?


在数字化生存的今天,数字鸿沟的概念在不断地演进,最初的定义是“在拥有信息时代的工具的人与那些未曾拥有者之间存在的鸿沟”,现在转变为“一个多维度的、由多种因素导致的、包括一系列复杂鸿沟的现象(Bruno G、Esposito,2011)。此外,数字鸿沟理论的维度和表现形式也在不断变化。


(原表情包来源|新浪微博@马嘉祺表情库)


按照惯例,先上本文框架⬇️



友情提示:如果你还没有了解过“数字鸿沟”这个词,建议先戳 👉「新传必考理论精讲|数字鸿沟」补一下“旧知识”。



1

数字鸿沟的三个层面:比原来多了一层


我们之前经常说的是接入沟+使用沟,但现在,有学者把“知识沟”变成了前两条沟的后果。考场上你不答知识沟也不算错,但答上一定会让你的答案与众不同。


1

接入沟


接入沟,即技术接入者与缺乏者之间的差距。它强调的是网络信息物理接入模式和社会群体接触意愿方面的不平等,包括但不限于硬件(物质)方面的条件性不平等。


举个例子:


➤ 物质条件不同:“你家有电脑我家没有,你能玩游戏我不能。”


➤ 接入意愿不同:“咱家条件还可以,不过上网玩游戏耽误学习,就不拉网线了吧。”


2

使用沟


使用沟强调在受众已接入网络后由个体自身各方面因素引发的信息接受结果产生的差距。它主要关注的是不同使用者之间掌握互联网技能的差异。


以手机上网为例:


➤ 你的手机:抖音,微博,王者荣耀


➤ 你竞争对手的手机:扇贝,Forest,CCtalk


3

造成的结果:知识沟


接入沟和使用沟上的差别会导致知识获取上的差异,即形成知识沟。互联网的使用沟比传统媒介的使用沟所导致的知识沟更大,其所产生的负面社会影响也更大(韦路,2006)


(图片来源|Vista看天下)


需要说明的是,三道数字鸿沟并非泾渭分明。数字鸿沟是循环、动态的现象,鸿沟可能在一个阶段弥合但又在另一个阶段开启。



2

数字鸿沟的最新表现形式


1

信念沟


知识沟”是基于传统媒体时代(报纸、电视等)提出来的,如今,媒介环境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信念沟”随之产生。


“信念沟”是由美国学者D.B.Hindman在2009年提出的,用来描述不同社会群体之间在同一问题上存在的信念差异。Hindman认为,虽然教育程度差异会造成受众获取的“知识”不均衡,但相比之下,价值观念的差异才是导致“信念沟”产生的主要原因(张洪忠,2020)


社交媒体时代的传播是一种价值观的传播,通过三观一致来重新建构社会关系。如果你和我的想法一致、观念相同,那我们就是未曾谋面的“亲兄弟”。


但如果我喜欢看耽美,而你偏要跑过来跟我说“这不符合生物规律”“看什么乱七八糟的”,那就算我们是亲兄弟,也不必再见面了。(毕竟我俩之间信念沟的宽度已经快赶上太平洋了)


2

科学知识沟


“科学知识沟”是“知识沟”在科学领域的具体化,即不同特征的个体或人群在某一特定科学领域知识水平上的差距。


而谈到“科学知识沟”,那怎么都绕不过社交媒体。不信?那我问你,你2020年年初的时候,上街抢过双黄连吗?


(图片来源|丁香园)


新闻发布:双黄连可抑制新型冠状病毒。


伪科学:双黄连对新型冠状病毒有用,快买!(迅速被转发)


专家:是抑制,不是预防;刚开始临床试验不确定能够在人体中起效……(苦口婆心)


网友:管他呢!吃了总比不吃好!抢到就是赚到!(飞奔出门)


(图片来源|新浪微博@北京人不知道的北京事儿)


社交媒体为各种伪科学、谣言的滋长提供了温床。有研究表明,“后真相”时代的网络谣言以科学常识类谣言数量最多,占到网友举报谣言的47.1%(李彪,2018)


社交媒体的使用可能导致科学知识增加,也可能导致科学知识水平的降低,特别是当用户长期浸淫在一些伪科学或反智网络社群或圈层中时。由此,不仅不同阶层之间科学知识水平可能存在差异,同一阶层内部也有可能因为社交媒体使用的不同,而出现各种形式的分化。


3

银发数字鸿沟


在整个社会都被数字化包裹的时候,有些群体被悄然拉下。老年群体的数字化使用障碍,体现出老年群体在数字媒介时代与年轻人的代际断裂和较难弥合的“数字鸿沟”。


这些使用障碍,在彼得·米尔伍德(Peter millward)看来,就是“银发数字鸿沟”,即老年人在使用互联网方面存在的问题


由于数字认知能力有限、受教育水平大相径庭、精准为老服务程度低、社区环境和管理缺乏年龄意识等现实原因,即便有一部智能手机,老年人也面临着出行不易、就医不便、交往不畅等“数字融入”障碍。新冠肺炎疫情更是加剧了老年人等“数字弱势群体”所面临的数字鸿沟问题(彭兰,2020)


提供两个案例⬇️


案例1:


(图片来源|搜狐新闻http://3g.k.sohu.com/t/n474896686)


2020年8月,黑龙江哈尔滨,一名老人因没有手机扫健康码,遭到公交车司机拒载和满车乘客的愤怒谴责。民警赶到现场后,对老大爷说不扫码不让坐公交车,将老人带离。


案例2:


(图片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http://www.ccdi.gov.cn/toutiao/202011/t20201127_230777.html)


湖北广水,一名年事已高的老人在中国农业银行一网点办理社保卡相关业务,期间,因为需要进行人脸识别,家人只好将行动不便的老人抱起来,使其膝盖弯曲,双手撑在柜机上,勉强完成人脸识别。


4

城乡数字鸿沟


“城乡数字鸿沟”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商务部在报告《在网络中落伍:一项对美国城市和乡村信息穷人的调查》中提出的(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Commerce,1995),指的是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在拥有和使用信息技术方面的差距


简单说就是,在拥有方面,农村可能压根儿“没网”;在使用方面,就算有网,也未必好使。


(图片来源|搜狐新闻https://www.sohu.com/a/378704171_595179)


(图片来源|搜狐新闻https://www.sohu.com/a/378704171_595179)


你用着“苹果三件套”在华为智能台灯下看CAJ论文。


TA裹着羽绒服在村委会门口儿蹭光蹭网。


5

反数字鸿沟


顾名思义,“反数字鸿沟”跟原来的数字鸿沟的涵义完全相反。曾经,富人家的小孩用着最先进的电子产品,穷人家的小孩可能连网络是啥都不知道。而现在,富人家的小孩却被禁止或限制使用电子产品,因为他们有更多的来自家庭的管束和照顾,不至于沉迷电子产品。而穷人家的小孩往往被父母塞一个手机蹲在地上玩一天。这种“掉了个个儿”的对比,被认为是“新贫富数字鸿沟”。


(图片来源网络,出处不详,侵删)


比尔·盖茨禁止子女在14岁之前使用手机;乔布斯严格限制子女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不准孩子们玩iPad。那些互联网和手机巨头想尽一切办法,来让别人的孩子沉迷于电子产品,却禁止自己的孩子接触这些。


从经济的角度看,这样的对比很容易理解:曾经,电子产品是昂贵的,只有富人家庭才能负担得起。而现在,电子产品是便宜的,它可以用来替代其他更贵的东西,比如,它成了为公立学校节省成本的工具,也成了请不起保姆的穷人家庭打发孩子的低成本方式。


与“接入互联网”相比,“抵御互联网”需要更为雄厚的资本。穷人家的小孩上一秒还在“接入沟”挣扎,下一秒又迎来了隐藏着更多危险的“新贫富数字鸿沟”。这些危险可能是注意力的分散,也可能是人际交流技能的丢失。


6

数字代沟


在家庭层面,数字鸿沟表现为代际鸿沟,即父母(亲代/传统世代)和子女(子代/E世代)在新媒体采纳、使用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方面的差距,这是传统代沟在数字时代的延伸(周裕琼,2014)


(图片来源|腾讯社会研究中心)


现在的孩子,IPad和手机玩得贼6,数字化生存能力比家长都厉害。手机应用商场新出的APP,家长可能还在云里雾里地捣鼓,孩子早就注册登录玩了半天了。


遥想当年,我上小学的时候,我们家经常出现的声音是“妈!这句话啥意思啊!”。而现在,我妹小学四年级,放假一回家就听我妈喊“囡囡,给我看看这个积分怎么领?”“囡囡,给我也下个你姐那软件”。你看,这就是数字代沟。


数字代沟概念化与操作化框架

(图片来源|《数字代沟的概念化与操作化:基于全国家庭祖孙三代问卷调查的初次尝试》)


 数字代沟有三个层面:


❶ 微观数字代沟:从代的家庭属性出发考察家庭内部的代际差异;


❷ 中观数字代沟:从代的社会属性出发考察社会不同年龄层(现实代或代单位)之间的代际差异;


❸ 宏观数字代沟:从国家/区域发展角度考察全民数字化进程中代际不均衡程度。


3

数字鸿沟的前沿研究


1

数字包容


21世纪以来,数字鸿沟现象越发得到各国重视,数字包容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徐芳,2020)。2000年发表的《全球信息社会冲绳宪章》指出,世界各国在信息社会发展进程中,都面临消除数字排斥、实现数字融合的问题。


欧盟在 2006 年正式引入了“数字包容”一词,数字欧洲咨询小组认为,数字包容是指信息通信技术在各个层面 (即社会生活、就业、政治参与、健康、娱乐等) 促进均衡和促进社会参与的程度(eEurope Advisory Group,2019)


数字包容和数字鸿沟是对比现象,它们代表了与普遍数字参与相关的理想和实际情况。一言以蔽之,数字包容越多,数字鸿沟越少。


数字鸿沟得到的纠正越多,我们离“你的参与我的参与好像都一样”“跟谁都有共同语言”“你的梗我都懂”的数字包容性社会就越近。


2

物理-数字鸿沟


不少老年人承认ICT通信技术有助于他们与遥远的社会关系联系起来,但也会让他们产生与物理空间的社会联系脱节的感觉。这种现象就叫“物理-数字鸿沟”。


:手机斗地主不方便吗?

:方便,可我没法儿和你李爷爷拉呱啊。

:手机可以语音的。

:那不能当面拉呱喝茶有什么意思,光能听个响儿。


对这些老年人来说,将其视为“物理本地人”要比“数字移民”或“数字难民”更为恰当,他们并不是缺乏由数字技术带来的社会关系,而是更喜欢传统的面对面社交方式(Ball C,2019)


 物理-数字鸿沟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❶ 老年人认为在面对面社交时,使用手机是不尊重人的行为。


 老年人认为通信技术对年轻人的社交技能有着根本性的负面影响。


❸ 老年人试图通过限制在家中使用通信技术,来重新关注面对面的互动。


3

街头帮派的数字鸿沟


没错,就是字面意义上的帮派。的确有人跑去研究这个群体了……(向国外学者致敬)


如果现在是2013年,“陈浩南”和“山鸡”可能经常占据微博热搜。社交媒体为街头帮派提供了许多机会,让他们可以在网络上招募成员和控制领土。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每个帮派都乐意使用社交媒体。


有研究指出,街头帮派在对社交媒体的态度和使用上表现出明显的分歧,可以将其视为对社交媒体的两种适应。一种是“数字主义者”,他们将社交媒体作为开展业务和发展帮派身份的一种手段;另一种是“传统主义者”,他们认为社交媒体风险太大且“不利于业务”(担心过于高调引起他人敌视和警方的注意)


数字主义者与传统主义者之间的差距,导致两者间出现了“街头帮派间的数字鸿沟”(AndrewWhittaker,2020)


◎ 参考资料:

[1]Bruno G,Esposito,Genovese&Gwebu.A Critical Analysis of Current Indexes for Digital Divide Measurement[J].The Information Society,2011,27(1):27.

[2]韦路,张明新.第三道数字鸿沟:互联网上的知识沟[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6(4):43-53+95.

[3]周裕琼.数字代沟与文化反哺:对家庭内“静悄悄的革命”的量化考察[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4,36(2):117-123.

[4]周裕琼,林枫.数字代沟的概念化与操作化:基于全国家庭祖孙三代问卷调查的初次尝试[J].国际新闻界,2018,40(9):6-28.

[5]李晓静.数字鸿沟的新变:多元使用、内在动机与数字技能——基于豫沪学龄儿童的田野调查[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9,41(8):12-19.

[6]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Commerce. Falling Through the Net: A Survey of the“Have Nots”in Rural and Urban America[R]. Washington D.C., U.S.A.:U.S.Department of Commerce,1995.

[7]Tichenor P J,Donohue G A,Olien C N.Mass media and differential growth in knowledge[J].Public Opinion Quarterly,1970,34:158-170.

[8]张洪忠.从“知识沟”到“信念沟”:虚拟空间的社会关系重构[J].教育传媒研究,2020(4):1.

[9]李彪,喻国明.“后真相”时代网络谣言的话语空间与传播场域研究——基于微信朋友圈4160条谣言的分析[J].新闻大学,2018(2):103-112+121+153.

[10]金兼斌,王辉.社会化媒体使用与科学知识沟——以转基因知识沟为例[J].新闻与写作,2020(10):5-11.

[11]Comunello F , Ardevol M F , Mulargia S , et al. Women, youth and everything else:age-based and gendered stereotypes in relation to digital technology among elderly Italianmobile phone users[J].Media Culture&Society,2017,39(6):798-815.

[12]彭兰.“健康码”与老年人的数字化生存[J].现代视听,2020(6):1.

[13]Andrew Whittaker,James Densley, Karin S.Mosera.Karin No two gangs are alike:Thedigital divide in street gangs’ differential adaptations to social media[J].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2020:1-9.

[14]Ball C,Francis J,Huang KT.The Physical-Digital Divide: Exploring the Social Gap Between Digital Natives and Physical Natives[J].JOURNAL OF APPLIED GERONTOLOGY,2019,38(8):1167-1184.

[15]徐芳,马丽.国外数字鸿沟研究综述[J].情报学报,2020,39(11):1232-1244.

[16]eEurope Advisory Group. e-Inclusion: New challenges and policy recommendations[EB/OL].[2019-10-25].http://ec.europa.eu/information_society/eeurope/2005/doc/all_about/kaplan_report_einclusion_final_version.pdf.

[17]Yu B Y, Ndumu A, Mon L M, et al. E-inclusion or digital divide:An integrated modelof digital inequality[J].Journal of  Documen-tation,2018,74(3):552-574.

[18]陈力丹,金灿.论互联网时代的数字鸿沟[J].新闻爱好者,2015(7):33-37.

[19]丁香医生. 为什么不该用双黄连预防新型冠状病毒?[EB/OL]. 2020-02-01.http://pediatr.dxy.cn/article/677648.

[20]AndrewWhittakera,JamesDensleyb,Karin S.Mosera.No two gangs are alike: The digital divide in street gangs’ differential adaptations to social media[J].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2020,110:1-9.

👇


「添加助教老师 

即可加入2022级考研交流群

群内有答疑服务、每日真题练习

和珍贵资源分享

(已有的切勿重复添加)




◎推荐搜索关键词 ◎

新传理论 | 新媒体 | 新闻业务 | 新闻学 | 报考分析 | 真题解析 

热点分析 | 上岸经验帖 | 专题整理 | 必备冲刺名解 | 论文带读 

◎ 胡师姐的仓库 ◎

「 点击文字可以直接查看文章哦 」

你想看的上岸经验帖合集

新传考研热点分析汇总

新传考研必看 · 专题梳理

滑动查看更多


滑动查看更多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报名全程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